教育扶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當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階段,為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關于著力加強教育脫貧、辦好貧困地區教育的有關精神,要攻堅克難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找準教育扶貧這一關鍵點。民營企業參與教育扶貧已經成為推進光彩事業取得更大成效的重要抓手。
中央有指示,光彩有行動,亨通有參與。
近年來,亨通集團積極踐行“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義利兼顧、以義為先,扶危濟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在民政部注冊由江蘇省首家民企成立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亨通慈善基金會,通過建立教育基金、捐資助學、捐建學校、資助貧困生等多種方式,為助力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不斷添磚加瓦。
“公益慈善事業一旦開始便沒有終點。”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表示,民營企業是我國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理應成為社會責任的履行者,理應成為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先行者,公益慈善已成為亨通另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助力廣昌教育扶貧 使命擔當
廣昌縣位于江西省東南部,建縣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因"道通閩廣,郡屬建昌"而得名。廣昌縣還是原中央蘇區的"北大門",也是第五次反"圍剿"的主戰場。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這片革命老區落后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始終被黨和政府牽掛著。
2015年起,亨通在中國光彩促進會支持下實施光彩助學行動,捐資數百萬元幫扶國家重點貧困縣——江西廣昌縣5所鄉村小學改造翻新擴建及教學設施配套(甘竹鎮洙淇村小學、塘坊鄉橫山村小學、塘坊鄉熊坊村小學、頭陂鎮羨地小學、塘坊鄉張坊村小學),盡力改善農村教育硬件條件和學習環境。
如今,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老蘇區在教育扶貧的道路上寫下了新的篇章。
爍玉流金,萬木蔥蘢。
在江西省廣昌縣頭陂鎮羨地小學,寬闊的操場被綠樹環繞,兩棟嶄新的教學樓矗立在操場上,“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鄉村教師王子鳴正給孩子們講解著毛澤東的《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2014年之前,這樣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卻是王子鳴不太敢想的。
而這一切只是亨通近年來精準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
2019年7月,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應邀出席“中國光彩事業臨夏行”系列活動并代表亨通捐款,資助臨夏康樂縣馮馬家小學教學樓建設項目。該項目將為馮馬家小學新建一座610平方米教學樓,解決馮馬家村及周邊村130名學生就近入學問題。
2012年至2014年期間,亨通先后面向江蘇、蘇州及吳江對口支援的——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貴州銅仁、西藏桑日縣,援建希望小學、設立中小學生助學基金、添置幼兒教學設施用品等,為邊疆地區、貧困山區少數民族特困兒童就學,為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困難幫扶。
在中國光彩會、中華慈善總會支持下,2013年,亨通捐資參與重慶“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為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失學兒童開展愛心救助行動,通過社會化、專業化方案,讓留守失學兒童重返校園、重進課堂、重享溫暖,讓更多孩童健康成長、快樂成長,防范未來社會的隱患。
為幫助當地貧困家庭、貧困學子解決就學就業問題,2009年起,亨通啟動了“就學就業攜手計劃”,先后保障了近200名貧困優秀學子上得起學,畢業后保障亨通就業崗位,使貧困家庭從此脫困。2011起,亨通還與蘇州市、吳江區慈善總會合作,連續9年發起“亨通助學圓夢行動”,拓寬渠道與思路,為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幫困救助活動,幫助他們早日成才、為家脫貧。
亨通倡導“社會責任是企業第一責任”的發展理念,以產業報國、貢獻社會為己任,堅持從身邊做起、從當地做起,積極踐行民企的社會責任。積極投身身中國光彩會、中華慈善總會、中央統戰部、民政部、全國工商聯等扶貧事業,面向全國老、少、邊、窮地區、貧困家庭、弱勢群體,開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助殘扶貧、結對扶貧、文化扶貧等,奏響了民營企業獻身脫貧攻堅的時代凱歌。
- 上一條亨通慈善基金會開展第九屆助殘“圓夢行動” 2019.08.20
- 下一條第十屆助殘“圓夢行動”精彩綻放 2020.08.26